
作者從小就立定一個偉大的目標,#讓世界更為美好,所以年輕時以當外交官為目標想要改變世界。後來在東京發現那個年代的日本人心靈是多麼飢渴。於是將執行目標的「手段」改成進入娛樂業,畢業後就到日本連鎖的電玩遊樂場。後來發現自己完全搞錯了,人會工作不順,覺得困苦,不開心,不是因為缺少娛樂,而是不懂怎麼讓人生變得有趣,心靈無法滿足,於是轉戰推廣優質的商業書籍。最後在亞馬遜工作,二年內寫了一千多本書評。有這樣的經歷下,寫出這本書,可讀性就相當高了。
以下整理出來閱讀心得:
1.別在「結果」畫線,在畫在「原因」,某個成功的人他最後成功的結果並不重要,而是要知道一開始怎麼去想,之後如何去執行。
2.畫在自己不懂的地方:一直在已經知道的知識上畫線是沒有意義的,在不懂的地方畫線等待之後重覆思考,甚至學習。
3.畫在自己不認同的地方:如果看書只看自己認同的部份,一直加強已知,贊同作者的任何想法,這樣對於觀念想法不會改變與精進,要畫在與自己想法有衝突的地方,讀書首重差異,而不是認同。
4.在改變或新增自己想法的地方畫線:一本書或許就一個重點,能夠得到並且運用在生活之中,那讀這本書就有意義了,常常聽到一句話,改變一生,在一本書的字裡行間,尋找的就是這個。
5.畫線在書本之外:如果遇到一本書連一條線都畫不出來,那就試著思考為何當初想讀這本書,因為封面,書名,作者還是書背上的文字,甚至可以想,這些也都是自己知道的事情,作者能夠寫得出來,為什麼自己沒有辦法。
書中還教人們如何選書,如何讀書,何時應該速讀或精讀。最終還是以父執輩的窮,來鼓勵自己與讀者,想脫貧就要多充實自己所奪不走的知識與能力。
內容提出許多對於閱讀的新想法,在最後還提供44本作者在這些書中畫下的重點,通常都只有一句話,都是商業書籍,對於這方面有興趣的讀者,更可以按著這些推薦買買買,看能不能讀出與作者更不同的重點出來。